> bbin新体育平台 | > 市政府信息公开 | >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 > 人大代表建议 |
周海金代表:
您在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bbin体育足彩:建设高大门村清廉教育基地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八都镇清廉文化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现将建议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高大门村坐落于八都镇政府驻地东北2公里,因清代杨四耀在村首建有高大石门而得名,丽(水)浦(城)公路穿村而过,村民多以杨氏为主,形成了“守孝、守礼、守廉”的优良家风,形成了一定的清廉文化“品牌”。基于以上清廉文化背景,代表提议建设高大门村清廉教育基地有一定的意义。自收到代表建议提案,八都镇高度重视,为推动高大门村清廉教育基地的建设,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组建专班,深入走访调研
由八都镇政府牵头,成立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振春任组长,抽调镇纪委、文化站、宣传办等骨干力量,组建了高大门村清廉文化调研工作专班。通过下村调研,走访杨氏后裔,收集整理杨四耀事迹、杨氏家训家规等历史文化资料;对接市档案馆,查阅《龙泉市志》《杨氏宗谱》等历史文献及县级部门专业志书,将收集到的素材,建立高大门村清廉文化资源数据库,为后续教育基地展陈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素材支撑。
二、系统梳理,深挖文化底蕴
专班人员对收集到的素材,进行了系统梳理。高大门村清廉文化的核心人物是清代的杨四耀。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历史渊源。村名源于明代御赐石门典故。先祖杨四耀(名文彪)任两浙提刑按察使司吏员时清廉刚正,曾捐粮赈灾、兴修水利,明太祖朱元璋钦赐石门并下旨"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尊崇,成为廉洁象征。二是家训精髓。杨氏家族形成"清廉自持,厚文重德"的家训核心,衍生出"守孝、守礼、守廉"的三守家风,强调德行为先、严于律己,代代传承廉洁操守。三是当代传承。杨四耀对子孙的要求极为严格,他不为子孙广置产业,而是立志为子孙后代留下“清白吏子孙”的好名声。要求子孙秉持清白传家的理念,勤勉好学,高度重视个人的德行和修养,代代都“能守家风,为世所贵”,让清廉家风得以传承延续。
三、积极对接,争取多方资源
八都镇多次与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对接,探讨将高大门村纳入市级清廉教育基地建设规划的可能性。积极探索"清廉+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争取项目资源支持,努力为教育基地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在推动高大门村清廉教育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实际困难。一是目前没有对口的资金支持,教育基地的建设涉及场地修缮、展品布置、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设工作的推进。二是上级没有清廉基地建设项目安排,缺乏相应的项目支撑,使得我们在争取政策和资源方面面临较大难度。
针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八都镇将采取以下措施努力推进高大门村清廉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一是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项目支持,我们将详细梳理高大门村的清廉文化资源和建设需求,主动向上级相关部门汇报,争取将高大门村清廉教育基地建设纳入上级清廉基地建设项目规划,获得项目层面的支持。二是多方协调,筹措建设资金。加强与市财政局、市发改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资金倾斜。同时,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教育基地的建设中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三是整合资源,稳步推进建设。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整合高大门村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等,结合乡村振兴等相关工作,统筹推进清廉教育基地的建设。同时,持续深化与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体局等部门的对接,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步推进基地建设。
再次感谢您对我清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以您的建议为动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力争早日建成高大门村清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其在清廉文化宣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龙泉市八都镇人民政府
2025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