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体育足彩_bbin新体育平台-客户端下载

图片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资讯 > 今日龙泉

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 奏响“文润龙泉”最强音

文章来源:龙泉市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13 14:45:18 点击数:

2024年的龙泉,充盈着非凡时刻、精彩瞬间和温情故事。

  从溯源龙泉文化的“根和魂”,到厘清龙泉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演进逻辑;从激活文化传承的“时与势”,到助力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人文品质城市……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探索着一条文化发展的新范式。

  过去一年,我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践行新时代“龙泉精神”,加快塑造“文润龙泉·臻致品质”文化品牌,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向上向好稳步发展,为奋力开创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聚焦“铸魂”

  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思想是前进的旗帜,理论是行动的先导。

  过去一年,我市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持续在内化深化转化上下功夫,不断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

  溯源,筑牢理想信念思想根基。

  我市深挖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3次调研龙泉留下的“理论富矿”,精心部署开展“循迹溯源 挺进争先”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凝聚全市上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发展共识,《第一视点》专栏两度聚焦龙泉,高平台展示我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的生动实践。体系化学理化研究结新果:《浙江文史记忆·龙泉卷》正式出版,社科课题《医疗“山海”提升工程助力“医疗共富”的龙泉经验与提升对策》获省领导批示,4个课题获省社科联预立项。

  铸魂,真学真懂、深化内化。

  大力实施铸魂溯源走心工程,健全“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全面擦亮“剑川讲坛”“龙小宣”等学习品牌,组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5次,开展“8090”“00后”理论宣讲1000余场,触达10000余人次,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百姓家、圈粉新生代。全域创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班,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日常、成为经常,让广大青年更深刻地了解“什么是龙泉、如何建设龙泉、建设怎样的龙泉”,为青年干部人才铸魂赋能,《光明日报》连续三期深度聚焦报道“青马班”龙泉模式和龙泉经验。

  传播,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

  去年12月以来,今晚七点半“龙小宣”理论宣讲活动就持续扎入基层一线,宣讲市委全会、新春第一会、两会、“弘扬企业家精神 引领创业再出发”等重大会议和活动精神。来自不同行业的90后、00后青年宣讲员拿起话筒,用青年人的视角和语态、澎湃的青春活力与气息,通过脱口秀、情景剧、网言网语等新形式,呈上接地气、冒热气、有温度的理论“干货”。推出新时代“龙泉精神”深度栏目,以“讲故事”的方式系统解读龙泉发展脚步,汇聚起知龙泉、爱龙泉、为龙泉的广泛共识,累计刊发180余篇(件)稿件。

  从深化“剑瓷青年说”、“8090”和“00后”新时代理论宣讲,到顶层设计推出“龙小宣”理论宣讲IP,全域打造形成“1+N”基层理论宣讲品牌矩阵,通过系统化、分众化、互动化推进基层理论宣讲,既让党的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又培养了一批有信仰、有思想、有情怀、能说会写的新时代青年。

  

  紧扣“主流”

  凝聚民心不断提振精神力量

  主流舆论的声音,是时代的强音。过去一年,舆论宣传有声有色、有为有位,中心工作布局到哪里,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就及时跟进到哪里、主动服务到哪里。

  去年11月,我市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世界非遗·龙泉记忆”剑瓷历史经典产业走进上海活动,站在世界一流的会展中心展示非遗技艺,讲述“龙泉故事”,借力借势加快推动剑瓷产业深度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走向全世界。

  此次活动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等40多家主流媒体前来报道,全网综合传播量达到4亿多人次,其中“世界龙泉·非遗记忆”话题阅读量高达2亿人次,2.1万网民参与讨论,不仅提升了龙泉非遗的知名度,也为长三角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提供了范例。

  过去一年,我市强化与央媒省媒的对接,全年刊发涉龙正面报道817篇,同比增长超过45%。其中,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浙江篇、大型纪录片《文脉春秋》深度宣传龙泉,推动剑瓷文化出彩出圈;剑瓷历史经典产业走进上海、溪头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等主题宣传更是引发全网关注,有力提升龙泉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六个品质城市”建设主题主线,推出“全力拼经济”“走企看高质量发展”“品质龙泉·2024答卷”等专栏专题和“来吧,龙泉不一Young”青年创业融媒采访行动项目,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讲好品质龙泉故事。全年各平台共开设栏目120余个,刊发报道5.4万篇,其中万+稿件1292条,10万+稿件85条,百万+稿件14条,总浏览量1.5亿人次,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与此同时,我市牢牢把握舆论主导权,充分发挥主流媒体“连党心、接民心”的积极作用,持续办好“阅卷”大型问政栏目和“龙泉聚焦”监督栏目,以新闻的力量推动“两违”处置、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积极拓展海外传播,培育“青锋侠”国际传播品牌,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非遗里的龙泉”年度传播话题,累计发布推文1000余篇(条),以龙泉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文化传播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

  一个个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多主体、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龙泉故事”,不断提振人们的精神力量、擦亮城市奋进底色。

  

  擦亮“标识”

  把文化力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能量

  去年11月,宝溪乡溪头村被联合国旅游组织评为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成为此次中国7个入选乡村中唯一的浙江村落,引发全球关注。

  千年古村登上世界舞台,聚光灯的背后是龙泉积蓄文化力量的不懈努力。溪头村拥有世界最大的活态古龙窑群、青瓷大师村等独一无二文化资源,是近现代龙泉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地。世界级桂冠的摘得,是龙泉青瓷文化、生态文化沉淀的结果。

  过去一年,我市聚力打造“文润龙泉·臻致品质”文化品牌,不断丰富文化供给,培育可阅读、可慢行、可感知的城市文化品质特征,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越来越多的龙泉人发现,家门口的城市书房、百姓健身房不仅方便了阅读、健身,而且逛“两房”已融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市以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先行县为抓手,以“我”为中心,以“15分钟”为时间半径,已建成103个品质文化生活圈、3个文化驿站,陆续开放26座“书香浓”“颜值高”的城市书房、33个百姓健身房和15处嵌入式阅读、娱乐小空间,成为市民精神休憩之所在。居民阅读指数从84.5%提升至91%,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连续三年排名丽水第一。

  如何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我市创新文化特派员服务模式,自去年6月文化特派员正式“出征”以来,来自省市县三级19名文化特派员覆盖全市乡镇(街道),他们活跃在乡野大地、田间地头,开展理论宣讲、服务供给、品牌打造、资源挖掘、阵地提升、产业帮扶、人才培养等文化工作,将文化资源输送到基层一线。

  不仅如此,我市精心打造“文润龙泉·共富集市”品牌活动,深入挖掘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利用戏曲、音乐、舞蹈、知识问答等文化节目与活动,营造集市整体文化氛围。2024年,累计举办“文化四季风”活动1万余场,服务人次达600余万。

  同时,实施开展文艺精品攀峰行动,特别设立“文润龙泉”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旨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挖掘阐释、培养文化艺术人才、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和传播。去年,重点扶持资助《宋代龙泉进士研究》、新时代新青年青瓷主题展、“复兴龙渊印社”名家刻名瓷等6个精品项目;散文集《青瓷传》入选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成为丽水获得资助2个项目之一。

  

  激发“活力”

  在守正创新中繁荣人文经济

  去年8月,国漫新标杆《剑来》动画开播首映礼在我市举行,吸引了从全国各地赶来的400多位书粉,伴随《剑来》火遍全网,为龙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塑起了“仙侠第一城”文旅IP。另一边,随着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以悟空为设计主体的青瓷宝剑文创产品成为热门抢手货,激发了龙泉文创消费活力。

  过去一年,我市持续放大以剑瓷文化为核心的独特优势,积极拓宽剑瓷历史经典产业多元化发展路径,加速推动剑瓷走向更广阔市场。

  借力第五届长三角文博会,我市首创嵌入式举办剑瓷历史经典产业走进上海系列活动,现场签约产业优质项目12个,协议资金30亿元;对接拓展合作客商620余家,达成意向合作订单100余个,累计金额880余万元;“一剑钟情·从瓷开始”文旅推介活动收获满满,签订3万人次招游引客协议,还与多家企业达成了团建游、婚旅项目、微短剧视频拍摄等合作协议。

  剑瓷“出海”正成为我市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渠道。去年,我市与省二轻集团展开实质性战略合作,充分借助省二轻集团的资源平台优势,构筑起生产、运输、仓储、出关、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助力剑瓷产品出海。在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第二期,省二轻集团首次携带剑瓷产品精彩亮相,现场拿下意向订单1万余件……

  在加快剑瓷产业化发展中,还为非遗活态传承探出新路。深入实施龙泉青瓷大系复刻行动,组织编写《龙泉青瓷大系图鉴》,成功复刻103件经典器型;开全省遗产特产类专志编修先河,中国第一部刀剑类专志《龙泉宝剑志》和浙江第一部青瓷类专志《龙泉青瓷志》通过复审;发布全省首个非遗名录图文表述使用指南,启动了全国首个手工技艺标识认证体系暨龙泉青瓷、龙泉宝剑手工技艺标识认证工作,推动剑瓷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去年,我市又收获了多张文化金名片:“不灭窑火”文旅IP入选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标志性项目培育名单,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街区名单,龙泉青瓷博物馆获评第五批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同时,谋划启动龙泉灵芝种植系统、大窑—金村遗址申遗工作,不断提升龙泉非遗文化的影响力。

  致力推进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剑瓷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新增剑瓷行业市场主体1029家、“个转企”25家,剑瓷产业增加值、税收分别增长9.4%、30.1%。

  

  强化价值引领

  推动共同富裕精神富有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名片。我市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植于社会的沃土里,深藏于百姓的行为举止间,文明创建见行见效。

  过去一年,我市全面实施“浙江有礼、剑川新风”移风易俗行动,以“龙泉喜事”为切口,一体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低碳出行等行动,16300余名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承诺带头喜事新办、带头丧事简办、带头文明祭扫、带头健康过节,带领广大群众破除旧俗、树立新风。

  在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建成丽水市第一所“公园式”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创新颁证服务,推广低碳婚礼,这方“小而美”且“仪式感”满满的小天地,成为了龙泉年轻人幸福的出发点;把移风易俗作为深化乡村文明的重要抓手,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建立红白理事会、乡风文明积分治理等方式,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一时间,文明新风点面开花。

  围绕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目标,以美丽龙泉建设“十美”行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全域文明创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美在践行”文明实践、公益宣传品质提升等系列行动,全年共组织开展“拒绝剩宴”“文明好习惯”等文明实践活动130余场,并孵化培育了“春风化暖”“千家万盏三亮化”等一批文明实践项目,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我市还以“日常行孝五件事”“社会助老五件事”全面推行孝义文化,创新推出“理发、寿礼、助餐、洗衣、助乐”行动,打响“微孝夕阳”慈孝品牌。迭代升级“好人宣讲+”模式,开展百名好人进讲堂系列活动,推出“剑川有信”文明行动,打造“最美龙泉人”品牌,2024年,选树“龙泉好人”17例、“丽水好人”4例,开展好人宣讲展示70余场,不断释放“好人之城”的道德力量。

  弦歌不辍,步履不停。2025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奋斗实干、担当争先,着力聚共识、强信心、激活力、促发展,为奋力推动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品质龙泉再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 崔建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