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传着一句话:“今天你掉秤了吗?”
没错!体重管理年来啦!!这场席卷全国的“健康革命”正在火热展开。而龙泉,打造一座可运动之城已经实施了多年。
清晨六时,薄雾笼罩下的龙泉山城,瓯江两岸绿道早已热闹非凡。上百名运动爱好者身着轻便服装,沿着蜿蜒的绿道欢乐奔跑,他们不仅在拥抱美丽的龙泉山水,更是在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的号召。
2022年,龙泉市提出城市健身房、城市书房的“两房”建设,高标准建设“15分钟健身圈”,接连出台《全民健身设施三年建设规划》等多面政策,持续激发全民运动热情,一座充满活力的、可运动、可慢行的运动之城正在崛起。
感知城市的奔腾活力
“算上未加入的跑步爱好者,龙泉跑步人数早已超千人。”在瓯江绿道上,邱金龙正带着一群跑团成员在奔跑。邱金龙是龙泉跑团团长,2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每天奔跑,且征战过80余场马拉松,是一位标准的“运动达人”。
这几年,邱金龙亲身见证这座城市迅猛发展的奔腾活力。他说,2021年,龙泉跑团成员仅有200人,到2025年已发展至500人,而每天他路上遇到的跑者很多还不是跑团成员。
近年来,我市致力于打造一座可以让人“运动”的城市,打造一座奔跑中的“品质之城”,出现了一批批运动达人。
在百姓健身房,市民毛作明挥汗如雨。从去年8月份开始体重管理,他已经从240多斤减到了170斤。
“龙泉可以运动的地方很多,我会去桃花源路线骑行,会在城区水上公园绿道跑步,下雨就去百姓健身房做力量和跑步,这些地方都很方便,还不用花钱。”毛作明介绍,他现在已经习惯了家门口的运动生活,还加入了南秦龙舟队,在山水间中感受这座城市的美丽。
在龙泉市体育公园的羽毛球馆,前来打球的市民非常多,所有场地均已满员,大家你来我往,挥拍扣杀,好生畅快。
“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健身锻炼,非常方便。只要有时间我就和家人来这里打羽毛球,出出汗,感觉身体很舒服。”正在中场休息的市民钱克平开心地说,现在龙泉公共运动场所越来越多,运动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了。
上午10点半,西新教育集团本部的课间铃声一响,学生们便冲向操场,跳长绳、跳皮筋、羽毛球等,各类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的呼喊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学校将操场划分为高、中、低年级专属区域,高年级学生可自主选择喜欢的活动,低年级则由老师带着做游戏。还设置了跳房子等传统游戏场地,配备了跳绳、棋类、足球、篮球等多样化活动器材,孩子们在学校可以得到充分运动。”西新教育集团负责人表示。
目前,龙泉市实行“一校一策”,在全市范围内的中小学开展每天一节体育课和“课间15分钟”试点,使学生每天综合体育运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在龙泉市,运动的热潮正蓬勃涌动。从校园里奔跑的学生,到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市民;从漫步九姑山、棋盘山的运动爱好者,到绿道上矫健的跑者,这座城市正以“多点开花”的态势,将全民运动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角落,让活力与健康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运动场所“出门可及”
运动之所以能够普及,在于它的开放性,包括灵活的运动场地。如今,在龙泉,运动场所随处可见,出门可及。
在六个品质城市启动之时,“百姓健身房”“城市书房”建设也启动。目前已建成普通百姓可以免费使用的健身房33处,其中城市百姓健身房6处、农村百姓健身房27处。
“这里倒蹬机、跑步机、动感单车等专业器械一应俱全,我和同学回家都喜欢约这里一起健身锻炼。”郭家琦是一名大学生,寒暑假回到龙泉,他最开心的事是约同学去城市健身房运动健身。原来,喜欢运动的他在杭州读大学时也常去健身房,每年都要花上几千元钱。没想到,家乡的运动场所是免费的,而且器械也专业。
随着群众健身热情的不断高涨,龙泉市把解决“运动去哪儿”成为打造运动之城的突破口,不断投入和加大建设力度,完善社区、公园健身服务功能,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打通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拓展全民健身空间。
在这过程中,面对城区“寸土寸金”和市民就近运动需求的矛盾,龙泉“见缝插针”地利用好城市的“金角银边”,做好城市建设“加减法”,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建设市民喜欢的“家门口”运动场所,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布局,全民健身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这踢球感觉很好,场地很软,宽度也够,灯光设备非常好。”位于城东区块的黄灌区块,原是一处荒地,现在变成了足球公园。内含5人制、8人制标准足球场各一座,有效填补了龙泉市没有标准足球场的空白。这座足球场在建设时兼顾了运动特性与市民健身需求。周亮和队友们在这里正踢得大汗淋漓。他说,这个足球场离他家近,自从投用后,就成了他们的运动乐园。
在宝剑小镇区块,一座集合了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的运动场所也已基本建设完成,即将对外开放。“以前打篮球都要去较远的地方,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运动场所,真希望快点验收,就可以早点进场打球了。”家住附近的高二学生项明对此充满期待。
道路改造为户外运动注入新活力,西独线、宝花线等道路完成修缮升级,增设骑行驿站和观景平台,吸引众多骑行爱好者穿梭其间。瓯江两岸绿道不断延长,市民可沿步道慢跑,感受江边晚风,欣赏沿途风景,让运动与自然美景完美融合。
市民的休闲散步场所,同样迎来了“华丽转身”。
棋盘山,作为城市“绿肺”,也经历了从“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的蜕变。林相改造、绿道(健步道)建设、生态修复等工程让棋盘山焕发新生,成为集“运动型、人文型、山水型”为一体的城市中央公园。
九姑山,这座龙泉城区的“后花园”,经过两期精心改造,新建了入口景观,对原有游步道、绿道和休憩亭进行全面升级,成为市民四季皆宜的休闲胜地。
总投资2.6亿元的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当中,涵盖50米标准泳池、羽毛球馆、乒乓球厅及商业配套区的综合场馆,将为市民搭建起通往健康生活的坚实基座;今年龙泉市还计划建设便民运动场地40处,环浙步道(环丽步道)132.8公里……
从校园到社区、从城区到乡镇,全民健身中心、百姓健身房、“环浙步道”、九姑山篮球场、望瓯·陶溪川篮球场、村级全民健身广场、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多点开花”,“15分钟健身圈”触手可及,全民参与运动的氛围更加浓厚。
赛事成最美城市景观
地处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中心腹地的屏南镇,是历届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的主要举办地,被徒步越野爱好者誉为“中国的越野小镇”。去年以来,屏南镇不断深化与专业体育文化公司、户外运动协会、跑步协会等合作,完成100公里江南之巅越野训练营路线设计,积极建设“江南之巅”产业提升项目等,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运动产业体系,带动就业50余人、村集体增收60万元,村民通过销售农特产品、农家乐(民宿)等实现年增收百余万元。
龙泉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高达84.4%,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同时,还拥有长三角第一高峰——黄茅尖,以及丰富的山地、森林资源,为登山、徒步、越野跑、骑行等户外运动提供了绝佳的天然场地。
运动健身,让品质生活更加美好。聚力打造一座可以让人“运动”的城市,龙泉积极探索“体育+文旅”融合发展之路,紧密开展端午龙舟赛、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龙泉论剑”武术大赛等各项体育运动赛事举办、承办,持续炒热全城赛事竞技、全民体育健身的浓厚氛围。赛事,成为最美城市景观。
以“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为核心,龙泉还谋划组织了“江南之巅·环浙步道‘朝圣之路’徒步越野赛”,以及“江南之巅徒步团”、“环浙步道”龙泉段自助打卡挑战赛、屏南“云端”系列等活动,逐步形成“一核两翼”赛事为引领的“江南之巅”赛事活动体系。去年10月,被誉为“户外界的奥斯卡”的班夫中国开启与龙泉合作,携手培育独具龙泉特色的体旅融合产业示范项目,逐步形成全国知名的山地运动IP。
2025年浙江体育助力山区海岛县系列赛事暨浙江省龙泉论剑武术大赛,将于今年11月举行。2019年成功举办了首届“龙泉论剑”传统武术比赛以来,“龙泉论剑”已经逐步成为广大武术爱好者交流切磋、结交朋友的重要平台。以“龙泉论剑”体育赛事为载体,龙泉市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和武侠精神内涵,精心策划剑术表演、剑器制作工艺大赛等多元化赛事活动,促进传统铸剑工艺与现代体育竞技元素巧妙融合,有力地拓展了龙泉宝剑市场渠道。
今年,龙泉市将举办2025年全国妇女广场舞(健身操舞)大赛(浙江站)、江南之巅·天空越野赛”等各类体育赛事活动100多场,其中国家级2场,省级、跨省20场多场,预计全年通过赛事活动带动过夜游30000人次以上,比2024年增长163%。体育赛事“流量”,转化成为文旅消费“留量”,“跟着赛事游龙泉”成为了新时尚。
体育让城市更有活力,龙泉因运动更加精彩。
每当傍晚时分,龙泉溪城区黄灌至留槎洲段总会响起激昂的锣鼓声,健儿们在小龙舟上挥桨破浪、力争上游。壹号码头的埠头上,还有许多年轻人扛桨在排队,或做着热身运动,满怀期待着一试身手。
一年一度的端午龙舟赛,更是龙泉的一大盛事。早年,各队只在端午节前几天才会推龙舟下水、组织训练,争取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热潮的兴起,去年端午节后龙舟归库,意犹未尽的队员们纷纷组团筹资购置了小龙舟、桨等,开始组织常态化划船训练。划船,既是锻炼身体,还能更好地备赛,大家都相信,今年的端午节龙泉赛冠军争夺战必将更加激烈。
在赛事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运动健身行列。清晨的公园、傍晚的广场,到处都是参与跑步、健身操、打太极等健身运动的市民。不少社区还组织运动社团,定期开展活动,进一步丰富市民的运动生活。不同年龄层的运动身影交织,构成龙泉这座生活品质城市最具活力的日常图景。
记者 吴根武 王苏珍 孙琳霁 姜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