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通过市场经营开发、生态保护补偿等手段,将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打通“两山”转化路径的一种制度安排。
近年来,龙泉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嘱托,立足生态资源禀赋,深挖生态资源潜能,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用好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辩证法”,聚焦优生态、强产业、创模式三大主攻方向,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龙泉模式。
张有钢 摄
牢记嘱托 取得成效
一是擦亮生态底色,打造更高水平的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没有优质的生态环境,两山转化也就无从谈起。龙泉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建立生态管护长效机制,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持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不断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基底”,奋力打造山水品质城市和美丽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近年来,龙泉市聚焦污染防治,在“持续和深入”上下更大功夫,纵深推进美丽龙泉建设,为龙泉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保驾护航”。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重新划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强化工业源、移动源、城乡面源废气及生物质锅炉综合治理,建立从“源头→过程→末端”的污染防控全链条闭环举措,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天蓝气净。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工业园区全域“污水零直排”建设,实施城区截污纳管整治项目、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污水整治,开展河道砂整治工作专项行动等,通过“治理提质”,真正守护好龙泉“绿水”。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创建省级“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及土壤健康培育试点,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在全首率先建立公检法环地下水资源协同保护机制,以顶格的标准守好生态底线。
多年来,龙泉环境质量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出境水常年保持一类水质,空气为全国最优,森林覆盖率高达84.7%,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被誉为“中国天然氧吧”和“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荣获2023年度美丽浙江建设考核工作优秀市。
二是拓宽转化通道,打造更高水平的生态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即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龙泉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洁净水源、洁净空气、适宜气候等自然生态条件,加大招引力度,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生态利用型、生态包容型、环境敏感型产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化路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点推广人放天养、自繁自养等原生态种养模式,推进龙泉农师、龙泉灵芝、龙泉红等知名品牌运营,培育出“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灵芝核心产区”等一批“国字号”品牌,产品平均溢价30%以上。其中龙泉灵芝(含龙泉灵芝孢子粉)品牌价值达61.17亿元,蝉联2023年度全国灵芝公用品牌价值第一。积极培育生态工业,重点发展以高端汽车(空调)零部件为主的精密制造产业,以青瓷刀剑制造、竹木用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创意时尚产业,以医药药品、保健食(饮)品为主的健康医药产业。如浙江国镜药业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龙泉优质水资源和良好的空气质量生产大容量输液产品,“国镜模式”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典型范例。融合发展生态旅游,加快青瓷、宝剑等文化主题景区建设,开展中国龙泉青瓷宝剑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推进剑瓷文化创意基地、中国青瓷小镇等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点)建设;充分挖掘瓯江、水库、温泉等水生态资源,开发亲水性旅游项目、水上旅游项目、水生态旅游产品。
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183.5亿元、增长8.1%,增速列丽水第二,创近10年最好成绩,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位居山区26县第一,捧回省首批“神农鼎”,不断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境界。
三是推动变革实践,更高水平打造的龙泉样板。
生态是发展的“底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更是一抹“亮色”。龙泉聚焦生态产品价值机制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改革,不断开拓创新,深入开展“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变革性实践。
围绕资源资产“保护分散、权属模糊”等问题,探索形成“数字化创新+系统化保护+领域性改革”的机制改革创新模式。近年来,先后打造了“益林共富”“‘江浙之巅’国家公园数字孪生”等多跨场景应用,推动制度重构、流程再造、系统重塑,创造性地解决了包括林地确权等一批传统手段方法无法解决的难题,探索形成了一条县域层面推进数字变革的路径。“益林共富”应用入选国家林草局典型案例(第四批),全省唯一。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开发主体缺”的问题,探索形成“全链条协同+多主体联动”的经营开发模式。推进多主体联动开发模式,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两山集团、乡村振兴公司、强村公司带动其他市场主体的方式,解决生态资源碎片化导致运营主体缺失的问题。2024年上半年,龙泉市国企资产总额突破了500亿元,国控公司、城发集团相继获评主体信用等级AA。围绕生态产品“溢价率低、业态少”的问题,探索形成“高端化、多元化、融合化”的价值转化模式。通过品牌高端化、标准高端化和产品高端化,不断推动生态产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将各类生态产品纳入品牌范围,围绕特质特色打造品牌,建立规范生态产品认证评价标准,提升生态产品溢价。2022年,颁布了《地理标准产品 龙泉灵芝》《地理标志产品 龙泉灵芝孢子粉》两个丽水市级地方标准,率先实现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市级地方标准“零突破”。
直面短板 反思问题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尚未充分打开。2023年浙江GDP为82553亿元,人均GDP为12.5万元;龙泉GDP为183.53亿元,人均为73707元,不到全省水平的三分之二,GEP向GDP的转化率仅四分之一左右。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推进机制尚不健全。生态资源产权制度不完善,生态产品的产权和受益主体难以确定,且缺少公认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无法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影响生态产品在市场环境下的投融资和交易。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与关联产业经济收益之间没有建立起明确的反哺关系,难以形成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新旧发展动力转换“青黄不接”问题比较突出。虽然龙泉产业结构升级已经非常迫切,但一方面面对着众多的散、小、弱企业和上游粗放式产业存在的现实;另一方面又面临着经济转型大气候条件下的节能减排高指标、技术改造高投入以及市场的高准入。
实干奋斗 展望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一)生态资源是龙泉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龙泉最具竞争力的优势。龙泉要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发展战略,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不断厚植生态本底,提升生态潜力。完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确保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前列,全力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化河湖长制、田长制、林长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均溪龙泉饮用水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创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引领区。完善百山祖国家公园保护体系,加快打造国家公园全域联动发展模式。
(二)充分释放生态价值,拓宽转化通道。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平台建设,建立两山转化项目库、重大项目要素库,推动市场化开发经营。建立乡村“土特产”全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深入实施“竹茶菌蔬蜂果药渔蛙”全产业链提升工程,持续优化农业区域生产布局,加快培育壮大龙泉灵芝、黑木耳、铁皮石斛、高山蔬菜等重点生态产业,全面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有效路径。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制定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项目贷”模式,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EOD)的开发模式,拓展生态保护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生态资源产权交易体系,统一开展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等生态资源权益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