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体育足彩_bbin新体育平台-客户端下载

图片

图片

谨防“上头”电子烟 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发布日期: 2023- 05- 30 信息来源: 龙泉市 浏览次数:

随着电子烟产业快速兴起,青少年吸食群体日益扩大,其中暴露的社会风险和安全隐患尤为突出,特别是“上头”电子烟更是与新型毒品等违法犯罪问题相互渗透交织,成为危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亟需引起各方面重视。

一、电子烟对青少年的危害

一是滋生“烟瘾少年”。电子烟烟液的主要成分尼古丁,其本身成瘾性不容小觑。不少电子烟营销以“戒除烟瘾”“健康无害”等违背客观事实的宣传误导未成年人,并通过“免费试吸”等方式引诱吸食,继而产生成瘾依赖。

二是损害身心健康。吸食电子烟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的风险,影响儿童和青少年脑部发育,使用不当还极易导致烟碱中毒等现象发生,严重威胁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三是诱发犯罪风险。吸食电子烟行为常与其他不良行为关联,涉案未成年人大多存在辍学、教唆伙同贩卖等恶习。2022年,仅市检察机关就受理了3起未成年人“上头”电子烟涉毒犯罪案件,涉案27人,其中年龄最小的仅13岁。

二、存在问题

(一)销售隐蔽“难发现”。实体销售场所多元。电玩城、网吧、文身店等成为电子烟“隐形销售”的主要场所。网络营销“伪装变身”。依托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介,以隐晦表述方式规避监管。“线上购买组件,线下自行安装”成为不法商家规避电商平台监管的一大方式,为自行注入合成大麻素烟油等毒品提供可能。

(二)防范网络“多漏洞”。无良商家“引诱围猎”。虽然《电子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已对电子烟零售作出明确要求,仍有少数店主未按规定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家校存在管教疏漏。家庭、学校对于未成年人吸食电子烟危害性缺乏基本认知,未能发挥有效预防作用。公共场所“默许纵容”。社会公众普遍缺乏监督意识,大多时候持“默许纵容”态度。

(三)执法监管“存盲区”。一是监管主体执法障碍。电子烟零售许可的管理权和处罚权相分离,易出现烟草专卖与市场监管等职能交叉或空白。二是执法协作亟待加强。作为电子烟监管的烟草专卖部门,面对涉互联网电子烟违法行为时,很难对各平台、物流等实现全流程监管;行政执法容易忽视涉毒、涉罪问题,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不畅。三是查处面临新挑战。通过微商交易和快递、跑腿等第三方发货等买卖双方全程“不露面、不见面”,致使追溯源头难。检测检验能力“跟不上”工艺变化和新型毒品迭代速率,“上头”电子烟未成年人的尿样和毛发均未能检出“涉毒”成分。

三、对策建议

市委第十五届二次全会作出的《中共龙泉市委bbin体育足彩: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决定》中指出,要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组织动员青年引领良好社会风尚。面对电子烟产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的威胁,在贯彻落实《电子烟管理办法》《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必须加紧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和司法“六大保护”立体防护网。为此,我们建议:

(一)强化源头管控。全面落实校园周边不得设置电子烟产品销售网点等规定,设立“不得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等显著标志。严格落实未成年人身份核实规定,可借鉴健康码、场所码等数字应用,实行“码上治理。加速清理整治无证经营、“隐形经营”“搭售经营”,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教育,筑牢未成年人触烟的“第一道防线”。加大对电子烟及其衍生产品网络销售的整治力度,重点清理涉电子烟广告、销售链接等方面内容,建立网络“无烟”监测机制,全网下架“打孔神器”等违反《电子烟管理办法》规定的规避产品,严厉打击以电子烟组件、周边产品为名的偷售行为。同时,加强对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的信息管理,及时清除视频网站、短视频中有关电子烟口味测评、吐烟技巧等极易对未成年人产生诱惑或误导的不良内容。

(二)构建无烟格局。全面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将禁烟内容纳入家庭教育范畴,为家庭禁烟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有效督促“依法带娃”,可利用家长会、未成年人开放日等活动,提升家长对电子烟的认知水平。健全校园涉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广泛开展“保护无烟青春”“向电子烟说不!”等主题教育活动,加强校园重点场所烟雾监测预警,可探索设立禁烟辅导员或学生监督员,维护无烟校园环境。修订出台“最严控烟令”,将电子烟全面纳入“公共禁区”,在网吧、文身店、酒吧、KTV等青少年场所明显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烟提示,让未成年人禁烟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兜牢法治网底。积极探索电子烟领域多部门“大综合一体化”联合执法机制,细化明确执法的职责体系、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加强执法办案的规范化指引,可探索将电子烟纳入专业执法目录,实现执法职能精准划转、行政职权科学配置。大力推进执法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紧盯电子烟产供销等关键环节,重点排查清理“上头”电子烟“地下”作坊和网销“暗道”,建立完善烟草专卖、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打通未成年人电子烟治理“最后一公里”。针对涉电子烟案件和新型毒品发展新特点,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排查发现线索,持续提升专业检测能力。积极开展涉未成年人电子烟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织密织牢未成年人控烟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