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食品安全“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高扬“丽水之干”奋斗旗帜,凝聚“龙泉复兴”行动伟力,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严防、严管、严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守住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底线,努力把龙泉建设成为食品最安全、消费最放心、老百姓最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之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强化责任意识,扛稳主体责任
1.压实党政同责。贯彻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将食品安全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强化各级党委政府食品安全属地责任,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任工作机制。(责任单位:食安办)
2.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食品生产企业年度自查报告覆盖率达到100%。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寻找CCP行动试点。食品生产企业出厂检验能力比对考核通过率达到95%以上。推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主动购买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强化食品流通进货查验,开展第三方技术评审。做好网络食品销售第三方平台备案。(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丽水银保监分局龙泉监管组)
3.压实部门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食品主要监管部门对主管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承担监管责任,把食品监管工作列入本单位年度计划,加强全链条、全流程监管。(责任单位:发改局、经商局、教育局、公安局、林业局、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龙泉分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局、综合执法局)加快实施《浙江省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加强学校(幼儿园)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并接入省协同应用平台。(责任单位:教育局)加强生活饮用水和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监管。(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责任单位:住建局)加强旅游景区、养老机构等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单位:文广旅体局、民政局)实施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风险分级管理制度,建立风险分级与双随机监督检查联动机制。对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交叉飞行检查和体系检查。推进《浙江省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2021-2023年)》。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线上线下同步监管,鼓励入网餐饮单位使用“外卖封签”。(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
二、加强联防联控,筑守疫情防线
4.规范进口冷链食品管理。完善“源头查控+硬核隔离+精密智控”常态化工作机制,夯实进口冷链食品全要素全方位立体防控。按照“全受控、无遗漏”要求,对进口冷链食品实行网格化管理,“浙冷链”系统赋码率、扫码率稳定在98%以上。(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大数据发展中心)强化省际卡点对入浙冷链食品运输车辆核验查控。(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严格重点场所“四个一律”(市场一律清洗消毒、市场经营人员一律戴口罩、市场一律张贴和滚动播放防控宣传资料、市场主办方一律签订防控责任状)“三个到位”(亮码+测温+戴口罩)管控要求,督促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进口冷链食品“三专”(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售卖)、“三证”(验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四不”(无检验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毒证明、追溯信息的进口冷链食品,不得生产加工和上市销售)要求。推进第三方冷库备案和公示。(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对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和监管人员每周开展核酸检测,按方案优先接种疫苗。(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三、坚持源头管控,固守食品本源
5.推进农产品源头管控。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实施“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行动,培育“肥药两制”改革试点主体36个。单位播种面积农药施用强度控制在0.17千克/亩以内。加强水产养殖用投入品监管,开展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行动。对安全隐患较大的食用农产品实施集中系统治理。开展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与治理修复试点示范,统筹当前利用和长远修复,确保耕地的基本属性。完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推进粮食重金属污染治理,推动将保护优先类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落实用地养地等措施。在安全利用类耕地推广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技术模式。在严格管控类耕地推行种植结构调整,退出水稻小麦等口粮种植。(责任单位: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龙泉分局、农业农村局)持续推进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动态更新污染源排查整治清单。(责任单位:丽水市生态环境局龙泉分局)严把粮食收储质量安全关,落实粮食收购一车一检制度,推动将镉列入粮食收储入库和出库的必检项目。强化对超标粮全过程闭环管理,严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油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责任单位:发改局)
6.抓好农产品绿色生产。实施质量兴农计划,持续推进“一县一品一策”行动和“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强化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净增绿色食品3个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
四、强化技术支撑,建强工作保障
7.加强标准创新建设。继续做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跟踪评价和动态清理。(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推动制修订一批农业农村地方标准,争取农业国标、行标和省级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巩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加强动态管理。以龙头企业、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规模以上主体为对象,全面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绩效评价。(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
8.加大检验监测建设。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推进食品和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和检验监测能力建设达到省建设标准,县级抗生素残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设备配置率达到100%、90%。(责任单位: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组织研究制定食品非法添加、农药兽药残留补充检验方法和食品快检方法,开展食品快检评价和验证。(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健全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网络,加强监测哨点建设。(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9.推进专业化监管执法能力建设。加快实现各级监管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化,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标准化、规范化。加快建设食品安全专业化监管综合执法队伍。(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加快食品安全犯罪专业侦查力量建设。(责任单位:公安局)加强食品检查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专业应急处置队伍,提升食品应急。(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
五、聚焦应用创新,厚培溯源管控
10.开展农林产品质量追溯。重点推进“浙农码”应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数字监管,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合格证管理并统一纳入“浙农码”,实现示范性农产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以上主体合格证全覆盖,落实生产主体记录制度。对纳入追溯平台管理的生产主体实施动态管理,推进信用联合惩戒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食用林产品规模生产主体开展质量安全追溯和合格证使用率达到100%。(责任单位:林业局)
11.推进食品安全溯源闭环管理。全面推广“浙食链”系统部署应用,实现全市60家以上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接入“浙食链”系统。加快推进“阳光工厂”“特殊食品风险智控”“校园食品安全智治”“网络餐饮以网管网”“风险评估预警”“问题智治”等场景应用。食品农产品风险智控应用活跃度不低于60%。全市50%以上的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进入校园食品安全智治应用场景,80%以上的农村家宴放心厨房进入农村家宴食品安全智控应用场景,全部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入“特殊食品风险智控”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
六、加强抽检监测,严防系统风险
12.提高抽检和风险监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抽检制度,年度计划抽检食用农产品400批次以上,主要农产品省级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省级食用林产品质量检测50批次以上,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责任单位:林业局)食品监测样品量不低于255批次,各类样品的完成率、项目完成率、数据上报及时率达100%。(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深化食品抽检分离改革,开展基层食品抽检能力规范化建设,抽检任务实施“抽的不检、检的不抽”大分离方式,抽检任务实施“硬分离”执法人员直接抽样。市场监管环节食品监督抽检量达到3.5批次/千人。餐饮具县级监督抽检不少于15批次,具体抽检批次数不超过总任务数的10%。加大对市场中流通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力度。食品销售风险分级管理实现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
13.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强化食源性疾病隐患监测识别与报告。(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完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部门信息互通与风险会商。(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局、市场监管局)健全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运行机制,深化“检打联动”“检管结合”。(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健全食品安全风险处置、反馈机制,加快建立重点风险治理数据库,纠正措施消除风险隐患。(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建立规模生产主体信用档案,推行信用联合惩戒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机制。(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深化食安金融征信体系建设,强化食安联合惩戒。(责任单位:人民银行龙泉支行)完善食品安全舆论新闻发布机制,正确把握舆论走向。(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完善小餐饮安全“红黑榜”管理机制。推动食品安全领域信用监管,加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认定和公示。(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
14.处置突发事件事故。及时关注、收集国内外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加强预警防范,进一步发挥组建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业化应急处置队伍作用,按照《浙江省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预案》要求,主动做好各类事件的应急应对,组织开展桌面推演。(责任单位:食安办、食安委成员单位)
七、加大惩戒力度,严净市场环境
15.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督促第三方平台和入网经营者在网站显著位置标注“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打击保健食品行业的非法生产经营、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行为。深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对主体资质、场所环境、生产经营过程三方面整治,严厉打击农村制售“三无食品”“劣质食品”“过期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开展餐饮具清洗消毒隐患治理。(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加强对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畜禽屠宰方面整治。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长江禁捕打非断链” “一打三整治”等专项行动。(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强化食品流动摊贩执法检查,深化校园周边环境联合整治。(责任单位:综合执法局)
16.严惩食品安全犯罪。开展“昆仑2021”专项行动,突击打击食用农产品、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农药、兽药犯罪,严厉打击直播售假等利用互联网制售伪劣食品犯罪,加大跨区域大案要案侦办力度。组织“剑锋”主题集中收网行动,把握“什么犯罪突出打什么犯罪”原则,集中攻坚一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食品案件。严厉打击各类禁限用药物使用和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落实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制度。组织查处、挂牌督办一批全市性、跨区域的食品安全大案要案。(责任单位:公安局)
17.落实行刑衔接机制。建立全市食品市场监管、公安部门线索移送侦办协同跟踪督办制度。推进市场监管、公安、检察“研讨协作”共享平台场景应用。督促执行食品安全犯罪被告人适用缓刑需呈报制度。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落实食品安全处罚到人要求,对主观故意、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违法主体法人、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负责人从严从重处罚。对属于法律规定食品安全问题“情节严重”,尚不构成犯罪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实施行政拘留。(责任单位:公安局、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法院、检察院)
八、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产业发展
18.营造便捷准入环境。实施食品“三小”行业“多证合一”。推进“电子许可证”和“电子健康证”应用,全市食品生产企业许可电子证书持有率达100%。(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
19.推动食品产业质量提升。推行“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经营模式,加强覆盖基地、物流配送、批发等环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抓好《浙江省冷链物流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实施,培育一批示范型冷链物流龙头企业。继续推进粮食“五优联动”提质扩面。(责任单位:发改局)培育发展生态优质农产品,开展“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建设。(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持续加大小作坊监管力度,名特优食品作坊和亮化达标小微食品生产企业全部实施“5S”管理。建成食品生产企业“阳光工厂”8家。推进农村家宴中心建设,新建农村家宴放心厨房8家,建成农村家宴“阳光厨房”10家。出台建设规范,培育创建1个县级“阳光餐饮街区”。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100%通过HACCP或IS022000体系认证并建成“智能阳光厨房”。以大中型商超以及大型连锁便利店、品牌网络加盟店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各类形式食品安全规范化示范创建。持续推进省、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活动。持续推进《浙江省餐饮行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行动指南》落实。(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
九、坚持齐抓共管,实现社会共治
20.夯实基层建设。持续推进省级食品安全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动态管理。(责任单位:创食办、农业农村局)加强推进基层食安办建设,新增三星级标准乡镇(街道)食安办8个,新增四星级标准乡镇(街道)食安办2个。(责任单位:食安办、各乡镇街道)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行,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农业农村局)开展基层食品安全协管人员能力培训。(责任单位:食安办、市委政法委)
21.强化宣传教育。依托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宣传和落实舆论监督,宣传食品安全先进典型经验,适度曝光反面案例。(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将食品安全普法宣传纳入“八五”普法规划。(责任单位:司法局)加强县级食品药品科普基地的建设力度,大力支持企业参与科普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四个你我”活动,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 及农兽药安全使用等宣传活动,推广倡导“减盐、减油、减糖”健康饮食观念。(责任单位:食安办、食安委成员单位、科协)完善食品安全协同应用“食安之窗”、“谣言智控”模块及“捉谣记”网络辟谣平台。(责任单位:食安办)
22.引入社会资源。全市引导培育农村家宴产业化公司1家,实现家宴预订、食材配送、厨房管理等全链条一体化服务。组织开展餐饮从业人员素质提升行动。(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食品安全义工等队伍建设。指导食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立行规行约,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责任保险提质扩面。支持引导保险机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前风险评估+事中风险管控+事后风险保障”的风险治理体系,构建日常监督、宣传教育、培训指导等方面服务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学校食堂、农村集体聚餐等领域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或扩大参保覆盖面。(责任单位:食安办)